造纸的关键在于,造纸的关键在于什么

admin 2023-12-25 11:00 阅读数 #分离小三

大家好,关于造纸的关键在于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造纸的关键在于什么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1、木料准备工作。

a.木料去皮

b.木料切削

c.木料蒸煮

2、清洗木料并筛出杂质。

3、制浆。

将木材转化为纸浆(机械制浆、化学制浆和半化学制浆。

4、纸张材料调制是造纸的另一个关键环节。强度、色调、印刷质量和纸张保存期的长短都与之直接相关。一般情况下,常用的调制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步骤:a.浆b.打浆C.上胶充填。

5、将制作好的纸浆进行脱水干燥。

6、进一步进行压、卷、切、选、包装工作。

造纸的关键在于原材料(草类木材类很多)和它们制成做纸乘浆。

造纸的关键在于分离植物纤维让纤维重新结合形成纸。

造纸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重要发明。分有机制和手工两种形式。机制是在造纸机上连续进行,将适合于纸张质量的纸浆,用水稀释至一定浓度,在造纸机的网部初步脱水,形成湿的纸页,再经压榨脱水,然后烘干成纸。

造纸的关键在于分离植物纤维,让纤维重新结合形成纸。现代的造纸程序可分为制浆、调制、抄造、加工等主要步骤:制浆为造纸的第一步,一般将木材转变成纸浆的方法有机械制浆法、化学制浆法和半化学制浆法等三种。

纸料的调制为造纸的另一重点,纸张完成后的强度、色调、印刷性的优劣、纸张保存期限的长短直接与它有关。

抄纸过程,抄纸部门的主要工作为将稀的纸料,使其均匀的交织和脱水,再经干燥、压光、卷纸、裁切、选别、包装。

蔡伦与造纸术

提到造纸术,初中历史课本中都提高到过一个人——东汉蔡伦。在郭德纲相声中就听到过太平歌词:小小的纸啊,四四方方,东汉蔡伦造纸张,南京用它包绸缎,北京用它包文章,此纸落在我地手,张张包的都是十三香(后面的是关于十三香的啦,所以就不写了)。所以一说到造纸术每个人必然会想到蔡伦。尤其是自唐代起蔡伦被神化,为他建庙立祠,举行祭祀,在每一个造纸坊(比如电视剧《新世界》里徐天管的那一片白纸坊,就是北京造纸的地方)里也供奉蔡伦像,被奉为祖师爷(就像古代学堂供奉孔子像,中医供奉扁鹊或华佗,说相声的供奉东方朔)。

到底是发明还是改造

但是关于造纸术到底是不是蔡伦发明的这个问题,从古至今一直是有争论的。因为发明这个字,按其词意来讲是首创的意思。如果说是蔡伦发明的纸,言外意就是在蔡伦之前是没有纸的。长期以来一直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就是蔡伦发明的造纸术;另一种认为在蔡伦之前就已经有纸了,最早可追溯到西汉时期,蔡伦只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改造了纸,使纸的质量更好、造纸原料来源更广、纸的成本下降,所以蔡伦是改进了造纸术。而且这种观点古已有之:以三国时期张揖和南朝范晔为代表,认为东汉时宦官蔡伦于公元105年发明了纸。唐代张怀瓘以及宋代部分学者为代表,他们推测为汉初(公元前2世纪)就已经有了以纸代简。新中国以来也是围绕着这两种观点一直在争论。

考古学发现了大量西汉的纸

考古学以其科学实证的方式对古藉史料中的记述会有很好的证实或证伪功能。毕竟考古发掘出的是实实在在的实物,实物总比古人受各种因素影响记述在纸上的要更加准确。

这里我们看一看考古中与造纸术有关的一些材料。

随着考古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考古发掘,用证据来说话、来校正古史书籍史料中的记载,证明了在蔡伦之前确是早就有了纸的使用。

罗布淖尔纸:汉元帝元年(公元前48年);

灞桥纸:西汉武帝时代(公元前140-前87年);

金关纸:汉宣帝甘露二年(公元前52年);

中颜纸:汉宣帝(公元前73-前49年);

马圈湾纸:西汉宣帝(公元前91年-公元前48年);

象岗纸:象岗纸年代为公元前122-前121年间;

造纸的关键在于,造纸的关键在于什么

放马滩纸:公元前179年-前141年纸上绘有地图;

悬泉纸:公元前73年一前1年,纸上有字;

通过以上归纳清楚地可以看出,早在西汉初就已经有用于书写和绘图的纸张的使用。所以,蔡伦发明造纸术的说法显然是站不住脚的。所以,书籍的记载有时是不能全信的,哪怕是正史的记载。因为关于蔡伦发明造纸术的最早记载就是《后汉书·蔡伦传》中的说法。

蔡伦发明了“蔡侯纸”或者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这才是严谨的说法

虽然考古学否定了蔡伦发明造纸术的说法。但是蔡伦对纸的改进的功劳却是真实的。

根据《后汉书·蔡伦传》的记述,蔡伦造纸用的材料是“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材料来源广泛且廉价,所以成本也就低廉。这还不是主要的,更为关键的是他造出的纸的质量还很好,便于书写。原先的麻纸比较粗糙,书写起来不平整,所以使用了也就不广泛。在麻纸之后用帛,也就是用丝绸书写,但这个太贵了,连朝廷也用不起呀。所以发蔡伦的蔡侯纸之前普遍使用的是竹简,但是这个东西又太重了。

蔡伦在造纸中增加了一道关键工序,那就是用石灰对原材料进行浸泡蒸煮。这样一来就使那些比较粗糙的植物纤维分解的更细更均匀,用这种蒸煮成糊状的材质造出的纸也就更加平整、细质、光滑,书写起来也就方便多了。

此后蔡侯纸开始用于朝廷文书,替代了之前笨重的竹简。后汉和帝时期又下令推广他的造纸法,自此蔡侯纸名传天下,用纸也逐渐广泛。

蔡伦的功劳不容抹杀

最后,有几个需要注意的地方:其一,蔡伦并不是因为造纸有功才被封侯的,而是因为有功于太后而被封侯。其二,蔡伦改进造纸术是在其任尚书令期间,他当时管理宫廷里各种器械工具的制作,所以改进造纸术也是在蔡伦的领导下带领宫廷技工们集体劳动的结晶,因他既是制造的组织者和指挥者,当然也是制造的直接参与者,所以改进后造出的纸称为“蔡侯纸”。其三,蔡伦发明造纸术的说法站不住脚,但是蔡伦发明“蔡侯纸”的说法是可以成立的,《后汉书·蔡伦传》的记述应该也是此意,这才有了后世人不加分辨、简化了的蔡伦发明造纸术,这一不太严谨的说法。

但无论怎样,蔡伦的这一技术性革新,使纸张真正广泛走入社会,走向文化,其对文化的传播的贡献是巨大的,只此一项也足以让蔡伦在中国的科技文化史上留下重要一笔。

希望以上回答能对你有帮助,喜欢的话可以关注。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热门